一、包装印刷专属:冷水机的 4 大核心功能特性
包装印刷(柔性版、凹版、标签印刷)过程中,印刷辊筒温度波动会导致套印偏差,油墨干燥时高温易引发基材收缩,影响图案清晰度与产品合格率。专用包装印刷冷水机通过辊筒精准控温与油墨冷却设计,满足不同印刷工艺(如薄膜、纸张、铝箔印刷)需求,保障印刷质量稳定性。
1. 印刷辊筒恒温控制
针对柔性版 / 凹版印刷机的压印辊、版辊,冷水机采用 “双回路辊筒冷却系统”,通过辊筒内部预设的螺旋冷却通道,将辊筒表面温度稳定控制在 25±0.5℃。例如在塑料薄膜凹版印刷中,辊筒温度过高(超过 30℃)会导致薄膜受热拉伸(套印偏差超过 0.1mm),温度过低则油墨转移不充分(图案网点缺失)。冷水机可实时补偿辊筒因摩擦产生的热量,使套印精度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,图案清晰度达 300 线 / 英寸,符合《包装印刷品 质量要求》(GB/T 17497-2021)标准。同时配备 “辊筒转速联动” 功能,当印刷速度提升(如从 150m/min 增至 200m/min)时,自动加大冷却流量,维持辊筒温度稳定。
2. 油墨干燥后冷却定型
包装印刷中油墨需经热风干燥(温度 60-80℃),干燥后基材(如 BOPP 薄膜、铝箔)需快速冷却至 30℃以下,否则易出现图案粘连、基材收缩(收缩率超过 1.5%)。冷水机采用 “冷却辊 + 冷风复合系统”:先通过冷却辊(水温 15-20℃)将基材表面温度从 70℃降至 40℃,再通过冷风(温度 25℃)进一步冷却至 30℃,冷却时间缩短至传统自然冷却的 1/3。例如在食品包装铝箔印刷中,复合冷却可使铝箔收缩率控制在 0.5% 以内,油墨附着力达 5B 级(划格测试无脱落),避免因粘连导致的印刷品报废,合格率提升至 99% 以上。
3. UV 油墨固化后降温
UV 标签印刷中,UV 油墨经紫外线固化后基材温度可达 50-60℃,高温会导致标签变形(如二维码扫描失效)。冷水机采用 “UV 固化机冷却套系统”,通过包裹 UV 灯的冷却套与基材冷却辊协同,将 UV 灯温度控制在 40±2℃(避免灯管过热老化),同时将基材温度降至 30℃以下。例如在化妆品标签 UV 印刷中,稳定的冷却可使标签平整度偏差≤0.1mm,二维码扫描成功率达 100%,UV 灯使用寿命延长至 8000 小时(传统无冷却仅 5000 小时),降低耗材成本。
4. 防油墨污染与节能设计
包装印刷车间油墨、溶剂挥发物较多,冷水机接触辊筒的冷却通道采用 316L 不锈钢(表面抛光,Ra≤0.4μm),减少油墨残留;管路接口采用快装式密封(氟橡胶垫),便于拆卸清洗,防止油墨堵塞通道。同时具备 “余热回收功能”:将辊筒冷却产生的余热(水温 40-50℃)回收至油墨预热系统,替代电加热(油墨预热至 25℃可提升流动性),降低车间能耗 20%-25%;支持 “多机组并联冷却”,通过中控系统根据印刷机运行状态分配冷量(如某台机组停机时,冷量自动分配至其他机组),提升能源利用率。
二、包装印刷冷水机规范使用:5 步操作流程
包装印刷对图案精度与基材稳定性要求高,冷水机操作需兼顾控温精度与生产效率,以包装印刷专用水冷式冷水机为例:
1. 开机前系统与基材适配检查
• 系统检查:确认冷却介质(工业乙二醇溶液,浓度 30%-35%,防腐蚀、防结垢)液位达到水箱刻度线的 90%,检测水泵出口压力(稳定在 0.3-0.5MPa),查看辊筒冷却通道、UV 冷却套接口密封状态(无渗漏);清理冷却辊表面油墨残留(用专用清洗剂擦拭);
• 基材适配:根据印刷基材设定参数(薄膜印刷辊筒温度 25℃,纸张 28℃,铝箔 22℃),安装温度传感器(辊筒传感器贴附表面,基材传感器位于冷却后工位),校准传感器精度(误差≤0.3℃)。
1. 分工序参数精准设定
根据包装印刷不同工艺需求,调整关键参数:
• 凹版 / 柔性版印刷:辊筒冷却水温 25±0.5℃,水流速度调至 1.5-2.0L/min,开启 “转速联动” 模式,印刷速度 150-200m/min 时流量自动提升 10%-20%;
• 油墨干燥冷却:冷却辊水温 15-20℃,冷风吹温 25℃,水流速度调至 2.0-2.5m³/h,开启 “复合冷却” 模式,基材降温目标 30℃;
• UV 标签印刷:UV 灯冷却套水温 40±2℃,基材冷却辊水温 20℃,水流速度调至 1.0-1.5L/min,开启 “UV 固化联动” 模式,UV 灯功率提升时自动加大冷却量;
• 设定后开启 “工艺锁定” 功能,禁止非操作人员调整参数,操作记录自动上传至印刷 MES 系统。
1. 运行中动态监测与调整
通过冷水机 “包装印刷监控平台”,实时查看辊筒温度、基材温度、UV 灯温度及套印精度数据,每 15 分钟记录 1 次(形成生产台账)。若出现 “辊筒温度偏高报警”(多因冷却通道堵塞),需暂停印刷,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2MPa)吹扫通道,恢复后小批量试印(50 米基材)检测套印精度;若基材收缩率超标(多因冷却不充分),需降低冷却辊水温 2-3℃,同时提升冷风量 10%;若 UV 标签变形(多因基材温度过高),需加大基材冷却辊流量,微调 UV 灯功率(降低 5%-10%)。
2. 换产与停机维护
当生产线更换基材(如从薄膜换为铝箔)或印刷图案时,需按以下流程操作:
• 换产前:降低冷水机负荷,关闭对应机组冷却回路,拆卸辊筒清理残留油墨(用专用溶剂浸泡后擦拭),根据新基材调整参数(如铝箔印刷辊筒温度降至 22℃);
• 换产后:小批量试生产(100 米基材),检测套印精度、油墨附着力与基材收缩率,确认无问题后恢复满负荷运行;
• 日常停机维护(每日生产结束后):关闭冷水机,清理设备表面油墨与溶剂残留(用中性清洁剂擦拭),更换冷却介质过滤器滤芯,检测管路密封性(保压 0.5MPa,10 分钟无压降),补充不足的冷却介质。
1. 特殊情况应急处理
• 冷却介质泄漏:立即停机,关闭对应管路阀门,用吸油布清理泄漏区域(避免介质接触油墨或基材),更换损坏的密封件或管路后,补充介质并排气,重新启动前检测密封状态;
• 突然停电:迅速关闭冷水机总电源,断开与印刷机的连接 —— 立即关闭 UV 灯(防止过热损坏),手动牵引基材离开高温辊筒(避免粘连);恢复供电后,先启动冷水机,待温度稳定后,逐步启动印刷机(先预热辊筒至设定温度);
• 套印偏差超标(突发):立即降低印刷速度(从 200m/min 降至 150m/min),检查辊筒温度是否波动,若温度异常则微调冷却参数,同时校准印刷机套印系统,待偏差恢复至 ±0.05mm 内再正常生产。
三、包装印刷冷水机维护与选型要点
• 日常维护:每日清洁设备表面与冷却辊,检测冷却介质液位、浓度;每 2 小时记录辊筒温度与套印精度;每周用除垢剂清洗冷却通道(预防油墨堵塞),校准温度传感器;每月对水泵轴承添加润滑油,检查 UV 冷却套密封性;每季度对压缩机进行维护,更换密封件;每年对换热器进行打压测试(保压 0.6MPa,30 分钟无压降);
• 选型建议:凹版 / 柔性版印刷选 “辊筒恒温冷水机”(制冷量 10-30kW,适配 800-1200mm 宽印刷机),UV 标签印刷选 “UV 固化专用冷水机”(带双冷却回路),大型印刷车间建议选 “集中供冷系统”(总制冷量 50-100kW,支持 5-8 台机组并联);选型时需根据印刷机宽度与速度匹配(如 1200mm 宽、200m/min 速度的印刷机需配套 25-30kW 冷水机),确保满足多工艺印刷需求,保障包装印刷品质量与效率。